车用改性塑料行业需将个体优势“化零为整”
2007/9/17 0:00:00 | 编辑:管理员| 【打印】【关闭】 访问量:4201次
车用改性塑料行业需将个体优势“化零为整”---新材料产业网采访我公司总经理李文东专题报道 国内车用改性塑料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从产业链上看,其上游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原料企业,下游是汽车厂商。随着汽车价格的不断回调、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其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自然沿着产业链顺势传递到车用改性塑料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被动地承受着下游产品降价所带来的利润缩减,另一方面又无法将成本压力转移给上游,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很弱。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企业还要面对国外巨头的竞争压力。随着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产量的不断增加,为其配套的国外材料供应商,如杜邦、GE、LG、蒂斯曼、普利万等国际巨头在中国纷纷建立生产基地,利用他们多年积累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同国内企业展开了全面的本土化竞争。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车用改性塑料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如果各自为阵,同国外巨头进行抗衡,显然势单力薄。对于车用改性塑料行业来说,国内企业同这些强势跨国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性能、价格等个别点上的竞争,而是延伸到整条产业链和国外产业链的竞争。所以,国内同行企业既要通过内部的良性竞争来提高各自的核心能力,还要达成更为广泛、紧密的合作,通过优化,重组、合并等方式壮大企业的规模,将单个企业的个体优势进行集成,最终形成整体的产业优势。 在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同时,国内的车用改性塑料企业还要加强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技术合作,在前端的整车开发、设计之时就介入其中,有针对性地为其进行整套的材料开发,那些国外材料企业不会为某个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专门来进行配套材料的开发工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国内汽车材料企业的技术、产品支持。国内材料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如果能多一些“礼尚往来”的合作,无疑将为自主汽车品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车用改性塑料行业面临的内外压力很大,但是,国内企业一定要坚定信心。经过近20年的科研攻关,国内通用塑料如聚丙烯、聚乙烯、ABS等的改性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整体规模已经能够满足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工程塑料如尼龙,聚碳酸酯等,改性技术上同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些差距,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十分有限。国内有研发能力的改性塑料企业正在一点点的进行攻关,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这些点聚集起来就会形成国内车用改性塑料行业的整体实力,相信在5年之内,国内车用改性塑料行业的总体水平就会实现大的跨越,市场份额超越国外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