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庆:变动中寻求定位
2006/5/30 0:00:00 | 编辑:管理员| 【打印】【关闭】 访问量:5794次
  在关注院所改制本身的同时,我们更关注在院所改制过程中的人。对于他们,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而他们转变的到位与否,直接决定着院所改制的成败。   对于崇尚基础研究的中国科研界来说,能够自愿舍却基础研究而转向应用研究的人绝对不在多数。严庆正是其中一员。“促使我转向应用研究是很偶然的一件事情”,往事如风,人生的逆转往往在一念之间。   从基础研究走向应用研究   当时严庆博士在中科院化学所的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并且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外事接待工作。机缘巧合,正是偶然一次接待杜邦公司高级研究员李英高,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华人科学家李英高对化学所非常熟悉。有一次上化学所的楼时,他发现化学所墙上的涂料都掉了;因此在做报告的时候,他就以此为开场白。李英高说,作为国内最高研究机构的中科院化学所有很多高精尖的项目,高分子材料也是化学所的强项。为什么搞高分子研究的化学所却解决不了日常生活中墙上涂料往下掉的问题呢?   这件事情对严庆触动很大。“说实在的,我也是搞高分子研究的,但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后来越来越觉得,基础研究固然很重要,但应用问题同样重要,说的极端一点,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人不搞应用研究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尽管事隔多年,他依然有些激动。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兴趣就由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而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正好给他提供了转变的机会。   到工程研究中心最大的收获就是选题的获取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说:“原先做科研都是从文献上找选题,从市场上找选题的人几乎没有。而我到工程中心,跟市场接触后,却发现这个学科的前沿是在市场。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献上的东西已经是市场上几年以前就有的东西,你看到的发表的东西已经是过时的了;二是那已经发表的东西已经是人家早已经干过的了,你再选这个题,又比人家落后。所以这两步下来,我们搞研究的人已经跟市场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解决不了涂料掉墙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通过跟国外大公司的业务代表接触来发现选题的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严庆告诉记者,国外大公司的业务代表,对他们所销售产品的了解程度相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只能算是一知半解。然而就是这半瓶子醋,也比自己在图书馆查上一年的文献要强。虽然那时候国外大公司还没有把最先进的东西推到中国来,但这些业务代表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已经比我们文献上查到的要提前好多年了。   从科技人员变身管理者   如果说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工程研究中心,只是严庆的研究方向发生改变的话;那么工程研究中心跟海尔合作成立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则使他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一名科技人员转变为一名管理者。   对于技术出身的严庆来说,对管理并不精通。“跟海尔合作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管理,什么叫企业管理”,他说。   严庆并不是那种盲目崇拜型的人。他意识到真正有用的管理是最适合国情的管理。当时海尔做空调的时候,并不能做柜机,为了整合资源,就跟一家日本厂商合作,由日方控股。日方因此提出总经理要由他们担任,管理人员由他们出,海尔也同意了。但半年之后,日方派来的总经理主动辞职,声称自己干不了,要海尔去管。结果用海尔的制度一下就管好了,日方的人一看,海尔的管理确实是他们已经淘汰的管理。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国情。随着素质的提高,日本管理已经采用弹性工作制,工人小组等;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海尔实情。   后来,在新公司里面,他就根据这个道理,在对海尔管理全盘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因为他明白只有最适合公司实情的管理才是有效的——毕竟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对流水线工人的管理不是一回事。   股东权益平衡后的重新定位   随着工程中心的转制,严庆的身份开始做起了“加法”,由单纯的研究员变为多重——既是理化所副所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又是海尔科化的常务副总经理。之所以会这样,历史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海尔科化刚组建的时候,公司主要领导职务由股东双方协商决定,并不是董事会聘任。当时海尔科化董事长是海尔总裁杨绵绵,总经理是严庆博士所在的理化所所长。这种制度延续到现在,严庆博士的身份也就变为多重了。   然而这种多重身份的客观存在,已经为其日常决策和经营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作为股东和老总,他既要考虑代表中科院理化所的利益,又要考虑海尔科化公司本身的利益。当双方意见和利益都一致的时候没有问题,一旦不一致,这种冲突就会表现出来。据他介绍,以前公司有过几次错误的决策,就是服从了股东利益而牺牲了公司利益。结果后来就有员工提出这个问题,希望他能够代表公司利益。   令人担忧的是,作为权宜之计,很多院所在转制过程中都出现了多重身份问题。其实从院所改制的长远考虑,这种状况肯定要打破,否则改制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作为当事人,不可避免的就面临着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   严庆说,对自己的定位已日见清晰,那就是最终要从公司的管理中退出,成为一名股东。作为自己退出的替代方案,海尔科化正在尝试从公司内部培养职业经理人。末了务实的严庆认为中国需要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并不是靠MBA培训出来,而是从实际的管理和企业运行中锻炼出来。   严庆博士:1964年生于上海市,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博士后,1999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严庆博士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工作,是我国改性塑料领域的知名学者。现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并担任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